经过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早晨和中午没有太多的时间吃饭,所以不少家庭会把丰富的食物安排在晚餐吃。早餐或午餐吃得少、晚餐大快朵颐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但晚餐吃的太多却会诱发多种疾病。
晚餐吃的太多会引发哪些问题?
晚餐比早餐摄入更多的热量和脂肪、蛋白质,可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为晚餐吃的太多可通过扰乱时钟基因表达,使得代谢发生紊乱,增加患病风险。所以晚餐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吃7~8分饱就行,不能吃得太多。
如何正确吃早餐和晚餐?
1、早餐
在睡眠状态下,消化器官继续消化吸收胃肠道中的食物,一般到了早晨才开始进入休息状态。吃早餐和午餐的时间应间隔4~5个小时,尽量安排在早晨7:00~8:00吃。若早餐吃的太早可扰乱胃肠道休息,使得消化系统持续处于疲劳状态。特别是习惯早起的中老年人,吃早饭的时间太早,早餐和晚餐间隔时间长,中午易出现低血糖反应。早餐中必须有主食,同时搭配两种以上的蛋白质食物及一种蔬菜和水果。早餐以馒头或包子以及全麦面包为主食,吃一个鸡蛋、一袋牛奶或喝杯豆浆,再搭配半个西红柿或黄瓜。
2、晚餐
一般吃完饭1~2个小时左右,食物在胃肠道中吸收达到高峰,约4个小时食物完全排空。若22点睡觉,那么吃晚餐的时间应安排在18:00~19:00之间。若晚餐吃得太晚,会使得多余能量转化成脂肪堆积,增加肝脏、肾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代谢负担,造成身体肥胖。晚饭吃得早一点能改变胃饥饿素和瘦素激素水平,也能延长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热量,降低患癌风险。晚餐主食尽量杂一点,可选择杂粮饭;适当的吃水产品或禽畜肉来补充优质蛋白质,促进受损细胞修复。
温馨提示
总而言之,晚餐不能吃得太晚,也不能吃得太多,以免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症等。晚餐不能吃得太荤,应偏素一点,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少吃脂肪类和蛋白质类;晚餐也不能吃得太饱,因为吃得太饱会使得胆固醇水平升高,刺激肝脏制造低密度脂蛋白,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也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埋下糖尿病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