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湿邪为病,可侵袭身体多个部位。侵袭的部位不同,相关症状也存在着差异,需根据症状来判断湿气积蓄在哪个部位,根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祛湿方法。
湿易侵袭哪些部位?
1、会阴部
湿气聚集在膀胱,气化不利,易诱发尿路感染和膀胱炎。其特征是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和尿不尽,或是伴有小便浑浊、下肢水肿、发热和腰痛等。此类人应多喝水,多排尿,远离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适当喝玉米渣粥和冬瓜汤。膀胱经正是身体祛湿排毒的重要经络,日常可以舒展或拍打该部位;在中医指导下选择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中药,如玉米须、车前子、白茅根和泽泻等。
2、经络
湿气阻塞经络可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痛风等,具体表现为四肢困重、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四肢肿胀痉挛、肢体酸痛麻木等。此类人睡觉前可以用艾叶和花椒水泡脚,水温达到43~40℃左右,持续25分钟左右,能起到除湿驱寒功效。一边泡脚,一边按摩足三里穴、承山穴和涌泉穴以及阴陵泉穴,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选择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如海风藤、独活和牛膝、威灵仙等。
3、肝胆
外感湿热之邪而影响肝胆,具体表现为小便短赤或发黄、口苦、腹胀和厌食、胁肋胀痛、大便不调等。这种情况下可以喝五汁饮,由麦冬鲜芦根、莲藕马蹄和梨所组成的,能起到清热生津效果;选择具有除湿退黄功效的中药,如大黄栀子黄芩和龙胆草等。
4、脾胃
外感湿邪而困脾胃,具体表现为腹胀、粪便不成形或溏泄、嘴巴中黏腻、打嗝和泛酸等。此类人应做到营养均衡,提供新鲜且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喝红豆薏米粥,可以加入白术、山药和莲子以及芡实等来滋养脾胃;选择具有行气化湿功效的中药调理,如蔻仁、苍术、陈皮和枳壳等。
温馨提示
湿气也易伤害皮肤,诱发湿疹、青春痘、银屑病和脚气病等,具体表现为头发和面部易出油、瘙痒和流脓等,这种情况下不能搓洗和抓挠,控制洗澡次数;可以把地肤子、苦参粉和马齿苋共同熬成水,湿敷于患处,能起到除湿止痒效果。日常应远离高温潮湿环境,适当的晒晒太阳,多户外活动来排除体内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