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清楚确诊了帕金森病应该怎么治?其实,帕金森病不但能治疗,而且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怎样早期发现帕金森病、什么时候适合脑起搏器(dbs)手术、手术能改善哪些症状……帕金森病的五个核心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功能亚专科团队来为您答疑解惑。
如何早期发现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有四大核心症状: 抖、慢、僵、倒。最核心的临床症状是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平衡障碍等。静止性震颤,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手抖”,较容易被发现,但手抖并非都是帕金森病。运动迟缓,在刷牙、做饭、系纽扣、穿脱衣服等动作时发现手部动作的不灵活。肌强直,感觉全身发僵、发硬,动作不流畅。
此外,帕金森病可能存在一些更早期的症状——非运动症状,比如便秘、嗅觉减退或者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包括睡眠中出现不受控制的拳打脚踢、大喊大叫,严重时可能从床上跌倒下来)等等。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出现这些非运动症状对于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帕金森病可以治愈吗?
帕金森病目前并不能治愈,但它是可治疗的疾病,能够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方法改善症状。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目前还在探索阶段,并没有成熟应用到临床。帕金森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跟人的自然衰老相关,治疗目标并不是根治,而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待帕金森病可以当作高血压、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只要正规治疗,可以与疾病长期共存,一般不影响寿命。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随着现代科学、医学水平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等手段能够维持非常好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的寿命已经与正常人群相差无几。
帕金森病需要终身服药吗?
目前来讲,帕金森病患者是需要终身服药的。因为帕金森病是个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以确诊之后,患者就要做好终生服药、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服用药物可以控制帕金森症状,减轻疾病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抗帕金森药物种类比较多,服药方案往往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个体化制定,往往会从小剂量开始运用,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进行调整。建议帕金森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治疗,不要擅自停药;定期复诊,由医生评估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调药。
帕金森病什么时候适合脑起搏器(dbs)手术?
1、首先,dbs手术只适合原发性帕金森病。因外伤、中毒、出血、肿瘤等原因导致的具有类似帕金森症状的疾病,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dbs手术无效。
2、对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原发性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半球深部黑质多巴胺分泌减少,进而出现震颤、僵硬、动作迟缓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最初用药的几年内,患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症状改善效果较好。这也被称为药物治疗“蜜月期“,此时不建议手术。
3、药物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运动波动或异动症。随着治疗的继续,药物的作用下降,副作用明显,患者可能出现运动波动或异动症,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患者不自主运动,类似舞蹈样动作无法自行控制,此时适合dbs手术。
4、如果患者以震颤为主,经过规范药物治疗改善不理想,且患者的震颤症状严重生活质量,经评估后可放宽dbs手术指征。但如果患者服用药物症状改善良好,则不建议在此时进行手术。
5、帕金森患者手术有最佳的时间窗口期,不建议帕金森患者病情太严重或者帕金森药物无效再来做手术,这时候手术效果会大打折扣。
dbs手术后还需要吃药吗?
帕金森病患者在脑起搏器手术后,针对运动症状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很多患者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可以不用吃药了?
dbs手术后是需要吃药的,但是可以显著减少药物用量和用药相关的运动并发症。dbs手术通过调节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异常环路,可以有效改善强直、动作迟缓、震颤等运动症状,其效果可以长时间维持。同时,dbs手术的刺激信号持续发挥作用,避免了口服药物脉冲样的神经刺激,因此对于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并发症效果良好。接受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延长控制症状的年限,尽量避免、推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dbs术后用药,应以减少药物用量为原则,同时也应把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节省患者药物开支作为术后目标。
帕金森病患者在做完脑起搏器手术之后运动症状会改善许多,但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仍然需要药物来控制,比如吞咽障碍、呼吸问题等。因此手术之后不建议停药,但是会适当调整药物。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切勿擅自停药调药。做完脑起搏器手术之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减药一般遵循缓慢、逐渐、分次、小量减的原则。接受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完善术后程控,如调整起搏器参数,联合术后用药,以及配合康复训练,以达到最大效应发挥dbs优势的目的。